位於醫療資源相對豐足、戶籍人口又連年遞減的中心城區,靜安區中心醫院的角色一度有點尷尬。
  “政府決策搞區域醫療聯合體,下有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根基,上有華山醫院管理經驗和技術水平為支撐,我們定定心心做好‘上聯下達’的樞紐,終於有了今天這樣一個比較扎實的平臺。”徐文東院長拿出這家“百年老院”近3年的統計數據:與2010年相比較,靜中心門急診人次增加15%,手術人次增加96%,床位使用率達106%(供不應求),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74天,出院人次增幅達35%,醫院業務收入增加42%……這是一份令同道多少有點吃驚的“成績單”。
  與華山醫院深度合作
  靜中心與華山醫院牽手,最早緣起十多年前神經外科領域的合作。而由區政府“作媒”,雙方正式與全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締約”結盟,則是在2012年醫聯體風起雲涌之時。區域內老百姓看病的事兒怎麼個“聯”?靜安區想試試自己的做法。
  走進靜中心門診大廳,迎面一幀掛滿照片的“專家欄”,以及掛號台告知的華山醫院專家預約號,都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這個醫聯體的密切程度——在總共1024名員工、核定床位628張的二級甲等醫院,聘請了近30名華山醫院的專家為各學科帶頭人、臨床科主任或顧問;而在華山醫院一號難求的專家號,這裡卻有適量名額,甚至居民通過社區醫生,都可以提早預約上。
  專家為社區醫生覆核
  去門診三樓採訪時,放射科梁宗輝主任正在“遠程讀片”。顯示屏上,一條標明來自石門二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X光報告被單獨“調”了出來。原來,他在審讀胸片時,發現社區醫生忽略了這名患者另一側胸部的疑點,最後他操盤改寫,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份雙具名的“左右兩肺炎症”診斷報告即時回傳到了社區醫生手裡。
  梁宗輝先期是作為華山醫院專家“柔性”引入靜中心工作的,後來便“硬性”留在了這裡。“現在各社區的片子要經過這裡覆核,才能出報告。如果有疑難問題,我與社區醫生可以通話討論,也可以利用遠程系統請華山專家一道再會診。3年來,我們已覆核了來自社區的片子近4萬例,誤診率為0!”
  中心醫院成樞紐平臺
  靜安區不同於其他區縣以三級醫院為核心的醫聯體管理模式,而是創新地將區中心醫院打造成了能夠“上聯下達”並提供多種組合型、集約型服務的一個樞紐,一個平臺。
  這裡不僅僅有區放射影像醫學中心,還有區消毒供應中心、區心電會診中心、區臨床檢驗中心,以及目前正在加緊建設的區超聲會診中心等等。“按照我們的設想,運行成熟以後,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來可能只需配備拍片的技術員就行了。”區衛生計生委主任駱敏華說,“所有的檢驗、讀片、超聲、心電圖,統一標準,高水準診斷。多好!”
  去年4月份起,經過擴建、改造的靜安區中心醫院消毒供應室,“升級”成為一個區域性的醫療消毒服務中心。據稱,兩台新購置的脈動力真空滅菌器,足以為全區數十家中小型各類醫療機構提供醫療器械消毒服務。而這裡迄今為止共接收了來自外院的5600多包消毒器械,消毒檢驗合格率全部都在100%。
  專業醫療到百姓身邊
  李益明教授現在是華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同時兼任靜中心主任,還負責帶領一支10餘名各級醫生組成的“靜安區糖尿病三二一項目”團隊。所謂“三二一”,就是充分利用三級二級醫院的技術優勢和社區家庭醫生的健康管理優勢,將對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防治和宣教陣地,切切實實地“沉”到百姓身邊去。目前,5個社區已有600餘名患者納入這個團隊的管理。
  靜安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有臨終關懷為主的舒緩病房。一年來,經由區域醫療聯合體內各級醫院明確的癌症終末期患者,會在這裡接受最後的對症治療。“有90人已不幸去世,但他們大多走得平靜而安詳。”病區的護士會這麼說,是因為遇到任何情況,“上級醫生”會第一時間給他們技術支持。區中心醫院副院長、腫瘤科主任吳學勇每周四就“鐵定”會來查房,有一次患者需要深靜脈穿刺,吳主任冒著大雨去中心醫院取穿刺包,再親自動手為患者置管,家屬感動不已。
  在靜安區域醫療聯合體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還有一種更加“綁定”的團隊支持模式。以靜安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來自靜中心的內分泌科熊茜教授、中醫科張天嵩副主任、心內科王駿副主任、婦科王穎副主任以及護士長團隊等都長期對口駐守社區,提升服務品質,共同在第一線當好“健康守門人”。社區居民頗多贊許。
  連續3年,靜安區政府加大對區中心醫院的投入,累計投資近3億元。一個由區中心醫院承擔“上聯下達”重任的區域醫療聯合體的基本框架已經構成。在最近一次覆蓋全區5個街道全部73個居委會的居民調查中,靜安區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達到74%,列各行業第二。首席記者 施捷   (原標題:中心醫院“上聯下達”擔重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37jshg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